当前位置:省级精品开放课程----课程概况

课程实施方案

(一)教学团队建设

1.教学队伍情况

 

人员

构成

(含

兼职

教师

序号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技

术职务

职业资

格证书

专业

领域

在课程教学中承担的

任务

兼职教师在行业企业中所任职务

1

马震宇

197412

副教授

律师

商法、经济法、秘书学

理论课讲解、实践课指导

 

2

王桂蓉

196802

副教授

速录培训师

商法、经济法

理论课讲解、实践课指导

 

3

张莉

1976.01

副教授

 

经济法、经济学

理论课讲解、实践课指导

 

4

李和林

197902

讲师

法律职业资格

劳动法、诉讼法

理论课讲解、实践课指导

 

5

朱桂林

1980.03

助讲

双师素质资格

民商法、经济法、

理论课讲解、实践课指导

 

6

李化

197908

助讲

法律职业资格

商法、经济法

理论课讲解、实践课指导

 

7

朱勇

1978.10

讲师

法律职业资格

行政法、诉讼法

实践课开发与指导

 

8

黄琳琳

1982.03

讲师

法律职业资格

民法、民诉

实践课开发与指导

 

9

杨佳华

1962.12

三级高级法官

审判员

民商法

实训课指导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

10

王彪

1971.09

 

审判员

民商法

实训课指导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

11

王宏

1972.01

三级律师

律师

民商法

实训课指导

安徽睿正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12

盖晓峰

1973.06

三级律师

律师

金融、证券法

实训课指导

安徽睿正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安徽省律协金融与证券专业委员会委员

 

 

教学队伍整体

结构

“双师”结构,专兼教师比例,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及职业资格结构

本课程组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有7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87.5%,其中4人具有法律职业资格、一人具有律师资格,并在律师事务所从事法律实务工作,具有实践工作经验;

本课程有专业教师12名,其中校内专任教师8名,兼职教师4名。除专攻经济法学外,课程组教师还对民商法学、行政法学、民事诉讼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有一定的研究,形成了专兼结合、跨学科互补、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多样化的专业背景为课程建设提供了不同的思路,使经济法课程建设汲取不同的营养,使课程建设本身富有包容性;

12名教师分别毕业于安徽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5所高校,学缘结构良好;本课程教师队伍学缘结构较为合理;

年龄结构上,主讲教师均是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富有创新精神;

职称结构上,有副教授职称的3人、讲师3人、助讲2人,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职称结构。

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优良,具有法学、法律硕士学位的教师10人。兼职教师分别来自司法机关和法律服务部门,均有10年以上的从业经历,实践经验丰富。主要承担课程的实训、实习指导。

课程组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等配置合理、年轻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团队。

 

教学改革与技

术服务/培训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主持或参与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及成果、效益

一、近五年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

1.2008年立项的经济法精品课程建设(现已结项),主要解决了经济法课程的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与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经济法的特殊需求之间的矛盾,初步提出了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的解决方案,使经济法不仅满足学科自身需求,也同时能够灵活多变的满足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定需求;

2.2009年立项的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现已结项),主要完成了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实践实训教学设计,开发多样化的实践、实训形式,在硬件条件建设有限的基础上,着力开发设计具有可行性、突出实效性的“软性”实训项目,突出课程的实践性特征。经过多年的建设、实践、积累,实践、实训项目和实践实训形式已经比较成熟;

3.2010年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一般项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司法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理论与实践》,主要解决了司法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应当高度关注并力求有所突破的社会需求导向问题,为如何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尤其是课程结构的构建和课程实施手段方面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4.论文《高职会计专业(司法实务方向)〈经济法〉课程改革探索》,对会计专业背景下的经济法课程建设提出了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体系、课程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考核方法的系统改革方案;

5.论文《高职法律文秘专业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主要研究法律文秘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问题,较为系统的研究了课程资源的内涵与外延,借鉴在基础教育中对于课程资源较为成熟的认识与建设成果,提出了建设系统的课程资源的方案,特别强调了课程资源的共创与共享。

6.教育部高职文秘类教指委科研课题《高职法律文秘专业课程资源建设创建与开发》,探讨法律文秘专业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问题。

7.安徽警官职业学院科研课题《以需求为导向,构建法律文秘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研究以法律文秘专业就业岗位为依据重构课程体系,明确了法律辅助类岗位课程的教学内容问题。

    通过多层面、多角度的教学研究,对于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重建、教学方法多样性开发以及法律类课程实践实训教学方法的突破提供了较完整的思路。

二、主持或参与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及成果、效益

1.课程组成员主持编写了安徽农村合作金融员工录用考试教材法律卷,作为农信社招考的基础教材,受到读者的好评;

2.参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经济法》、《商法》、《国际经济法》教材,教材面向司法警察类高职院校,知识理论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突出能力培养,契合司法考试,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好评;

3.组织秘书职业资格考试专项培训,效果突出,学生一次性通过率最高突破90%

 

    2.教学队伍建设

    为加快学科建设,提高教学水平,课程组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1)鼓励青年教师继续深造,提高教研能力。

    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学位,提高学历和学术水平。课题组的年轻教师均已取得硕士学位。

    2)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举措,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参加高层次学术交流,开拓教师的眼界,及时了解学界动向。为了满足教师和学生获取国内外最新学术信息的渴求,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实践部门的相关专家来校与师生进行交流。

    3)严格执行教学督导制度,发挥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严格执行教学督导制度,通过随堂听课、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及时了解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不断提高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为了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实施“一对一帮扶制度”。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通过跟班听课、课后交流等形式,帮助青年诊断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通过定期指导、检查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发扬长处,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通过培养,青年教师李和林、李化、朱桂林等的教学水平、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4)注重教学方法的学习和研究

    积极开展教研教法的研究,鼓励教师积极申请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校级教学改革项目,鼓励教师对教学进行思考和研究,积极撰写并发表教学研究论文。组织开展专业、系统的教学方法培训,在全体教师中推广最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和鼓励中青年教师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教学团队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整体得到提高。

    5)鼓励教师参加法律实践活动,为法学教学提供鲜活的素材。

    在不影响教学科研工作的情况下,学院坚持每年选派教师到司法部门挂职锻炼,以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鼓励老师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马震宇老师为安徽省法学会环境保护法研究会理事;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五里墩接到清溪路社居委失地农民法律援助驿站法律服务工作者;安徽省青年法律工作者协会理事。

    鼓励教师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适当参与司法实践活动。目前课题组中的马震宇老师、李和林老师、李化老师都从事兼职律师工作,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为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素材。

    6)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科研是教师教学的创新之源。课程组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课程组近五年中青教师共主持、参与十余项安徽省教育厅和我院教学科研项目,同时课程组教师有多篇论文国内刊物上公开发表,科研成果较突出,为课程教学的深入进行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持。

(二)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教学法

本课程打破传统经济法学科体系结构,创建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延展性、可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自由组合的模块教学体系,建构了教学模块——教学单元——教学任务的层级结构,其中教学任务是该模块教学体系的基本单元。通过创设具体的教学任务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为学生创造“从现实生活到知识领域,从知识学习到解决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学习通道。通过思考、学习、运用、巩固、再思考的过程,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完成从“为什么”——“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做会更好?”的学习过程,全面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完成了获取——实践——内化——反思的认知过程。

2.情景模拟教学法

营造模拟仿真的职业工作环境,在特定工作情景下,要求学生完成明确的实训项目,包括:模拟公司、企业的设立过程;模拟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召开和表决;模拟企业并购的申报审核程序、模拟拍卖或招标投标场景或过程;模拟证券发行的过程;草拟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和房屋买卖合同;拟定劳动合同等,培养学生的实务工作能力。

3.案例教学法

教学案例包括导入案例和巩固提高案例:

导入案例

通过导入案例揭示该教学单元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突出该教学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鼓励学生通过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形式进一步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带着问题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巩固案例

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能够用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实现学以致用。

4.课堂讨论

精讲多练,在教学实施中,有针对性地采用化繁为易的办法,做到实用、易懂、易掌握。重视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成课堂教学的主角,采用的讨论方式包括:

无领导小组讨论是目前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一种考核方式。引入教学过程的无领导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在无人组织的情况下,就某个问题进行无领导(无支持人)讨论,各自提出自己的见解。不仅要求通过讨论过程对问题认识进一步深化,同时关注讨论过程中学生各项能力的提高。其操作流程包括:确定讨论题目、个人陈述(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自由讨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总结陈述(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

组织疑案抗辩,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对疑难案例采取控辩式、正反方辩论式等对抗方式进行讨论。其最大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种形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并能锻炼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和胆量。

    5.观摩庭审采用“观”、“问”、“评”三者结合的“庭审研讨”教学方式

    “观”、“问”、“评”三者结合的“庭审研讨”教学方式是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在法学教学中创建的新型听审模式。较之传统的听审的教学方式,此种方式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将“观”、“问”、“评”三者相结合。课程组将此种听审模式引入本课程的观摩庭审实训教学:所谓“观”是指法院选择典型的真实案件在法院公开开庭审理,老师组织学生旁听案件的全部审理过程;“问”是指在庭审结束后,当事人退庭,学生与法官进行交流。学生向法官提出程序、证据等方面的问题,法官回答学生,双方交流意见;“评”是指教师对案件的实体和程序问题及法官、律师、当事人的表现进行全面评论和总结,提升教学效果。这种方法使学生较直观的了解诉讼程序,有利于发现问题,加深实体法的掌握与具体运用,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6.仿真实训与见习、实习相结合教学法

一方面通过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在环境和氛围上模拟营造特定的职业工作场景,培养学生熟悉工作内容,掌握基本工作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学校和实训基地合作项目帮助学生实操实练,进一步推动实训,有效实行工学结合,使学生感受真实岗位工作环境,提高特定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以上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够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三)学习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自主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探究型学习方法

    根据课堂教学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专题项目素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问题,培养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乐于思考问题,长于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

    2.自主性学习

    充分调动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内容作为工作任务,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任务。对任务完成过程中遭遇的困难和挫折,积极想办法解决,在此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自己主动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灵活的工作方法,适应性的调整心理。

    3.小组合作学习

    课程教学开始时,将学生分成项目组。项目组由学生自由组合,民主推选负责人并自主管理。每一个学习内容的完成都需要组员的通力合作。在完成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知识,提高技能,还需要学习沟通和协作,树立团队意识,培养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开发

1.教材与参考资料

    主选教材:《经济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主编 陆薇,2008年出版

教学参考资料:已经成参考资料资源库

 

在条件成熟时自主开发教材:采用模块化的教学体例,既保有经济法传统的科学结构,又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科学设置教学任务,教学任务设置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突出学生学习和实践的交互;精心选择教学案例,教学案例具有代表性和时代性,能够导入案例引导教学过程,解析案例能够检验教学效果;教材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经济法的认识。教材表达精炼、准确、科学;教材内容适度考虑各类职业资格考试等内容,满足各类职业资格考试的需要。

2.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已经建成的教学资源包括:课程介绍、课程目标、教学日历、多媒体教学课件、参考资料资源库、案例库、习题库、试题库、教学录像。已建成并开通经济法课程网站,所有教学资源已上传,实现教学资源的交互与共享。

需要进一步开发建设的教学资源包括:

1)课程网站的完善,在保证现有教学资源不断完善和及时更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建设:

第一,开发课程网站的论坛,能够提供师生在线交流的平台,能够通过论坛发布消息,组织问卷调查、在线讨论,辅导答疑;

第二,开辟重点、难点指导专栏,对学生反映比较普遍的问题进行专题讲解,讲解可以以文案的形式或课程录像的形式展示;

第三、完成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的摄制、编辑与上传;

第四、进一步开发拓展资源:

其一、开辟前沿、热点问题讨论与解析专栏,及时发布前沿、热点问题,并收集不同意见和社会反应,鼓励学生上传相关素材,并由管理员对素材及时进行整理,形成新的课程教学资源;开辟研讨空间进行讨论;

其二、建立专题讲座库,邀请知名专家来校讲座,制作讲座录像或在无知识产权争议情况下下载专家讲座,开拓学生视野。

2)开发、建设经济法实务技能训练系统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联合企业开发经济法实务技能训练系统,该系统应当能够通过Flash动画形式形象展示企业设立流程,企业破产流程、证券发行上市流程、房地产开发交易流程,并对程序进行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进行提问与解答。